教育背景
2000.09-2004.06 上海交通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学士
2004.07-2005.06 新加坡-麻省理工学院学术联盟 生化系统分子工程 理学硕士
2006.01-2009.12 新加坡国立大学 化学工程 哲学博士
 

工作履历
2010.01-2010.09 南洋理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Research Associate
2010.10-2012.07 新加坡国立大学 化学与生物分子工程系 Research Fellow
2012.08-2014.12 中国科学院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员
2015.01-2018.11 中国科学院 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研究员
2015.03-2015.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信息学部 兼聘工作人员
2018.12-2024.12 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研究员
2020.03-2023.12 上海交通大学 薄膜与微细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2020.03-2024.12 上海交通大学 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2021.11-2024.12 上海交通大学 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校级)平台 副主任
2022.07-2023.07 上海交通大学 招投标与政府采购办公室 副主任(挂职)
2024.01-2024.12 上海交通大学 归国华侨联合会 副主席
2020.09-至今      上海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青年总会 理事
 

学术兼职
2017.01-2018.12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材化分会/上海分会 理事
2018.01-2018.12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 总会理事
2018.09-至今 Carbon期刊 顾问委员会委员
2019.09-至今 Appl. Mater. Today期刊 编辑委员会委员
2019.09-至今 J. Funct. Polym.期刊 青年编委
2021.09-至今 J. Electron. Sci. Tech.期刊 执行编委
 

科研工作
【科研学术表现】
长期从事类脑与智能仿生器件、芯片和集成微系统的研究,发展了国际上尺寸最小、集成规模最大的分子智能计算芯片以及国际上第一个全硬件实现的光电融合感存算一体化智能芯片与集成微系统,并与航天科工集团等单位开展智能光电载荷的工程化验证工作。研究成果在Nature、Nature Commun.、Science Robot.、Science Adv.、Adv. Mater.、Adv. Funct. Mater.、JACS、ACS Nano、Nano Lett.以及Chem. Soc. Rev.等国际顶级期刊以及IEEE ICASSP、IEEE Sensor和ISCAS等国际顶会上发表140余篇学术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共69项,主编中英文教材各1本、参编学术著作4章。研究成果先后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科技奖励与荣誉。 

【出版学术专著】
1.Li Run-Wei*, Liu Gang*. Flexible and Stretchable Electronics: Materials, Designs and Devices. Jenny Stanford Publishing Pte. Ltd. ISBN: 978-981-4800-46-4. 2019.
2.李润伟*,刘钢*。柔性电子材料与器件。科学出版社。ISBN: 978-703-0599-39-1。2018 

【近期学术论文】
1. He Zhilong, Duan Hongxiao, Zeng Jianmin, Zhou Jie, Wu Zhixin, Zhong Xiaolong, Ni Shenzhou, Jiang Ze, Xie Guangjun, Lee Jung-Yong, Lu Yi, Zeng Yonghong, Zhang Biao, Ying Wu Bin*, Yang Zhibin*, Zhang Zhang* and Liu Gang*. Perovskite Retinomorphic Image Sensor for Embodied Intelligent Vision. Science Adv., 2025, 11, eads2834.
2. Liu Shuzhi†, Zeng Jianmin†, Wu Zhixin†, Hu Han†, Xu Ao, Huang Xiaohe, Chen Weilin, Chen Qilai, Yu Zhe, Zhao Yinyu, Wang Rong, Han Tingting, Li Chao, Gao Pingqi, Kim Hyunwoo, Baik Seung Jae, Zhang Ruoyu*, Zhang Zhang*, Zhou Peng* and Liu Gang*. An ultrasmall organic Synapse for Neuromorphic Computing. Nature Commun., 2023, 14, 7655. 
3. Zhang Bin, Chen Weilin, Zeng Jianmin, Fan Fei, Gu Junwei, Chen Xinhui, Yan Lin, Xie Guangjun, Liu Shuzhi, Yan Qing, Baik Seung Jae, Zhang Zhi-Guo, Chen Weihua, Hou Jie, El-Khouly E. Mohamed, Zhang Zhang*, Liu Gang* and Chen Yu*. 90% Yield Production of Polymer Nano-Memristor for In-Memory Computing. Nature Commun., 2021, 12, 1984. 
4. Chen Weilin, Chen An, Liu Xue, Zeng Jianmin*, Shu Fan, Zhang Jinying, Yang Zhi*, Li Jinjin* and Liu Gang*. Customization of 2D Atomic-Molecular Heterojuection with Manipulatible Charge-Transfer and Band Structure. Adv. Mater., 2024, 2410097.
5. Wang Peng, Xue Wuhong*, Zeng Jianmin, Ci Wenjuan, Chen Qilai, Lv Baohua, Yang Ruilong, Liu Yang, Liu Gang* and Xu Xiaohong*. Wavelength-Selective Photodetector and Neuromorphic Visual Sensor Utilizing Intrinsic Defect Semiconductor. Adv. Funct. Mater., 2024, 240776.
6. Yu Zhe, Mao Yanghuan, Wu Zhixin, Li Fenglong, Cao Jinwei, Zheng Ya-Nan, Zhong Xiaolong, Wang Lebin, Zhu Jin, Gao Pingqi, Ying Wu Bin* and Liu Gang*. Fully-Printed Bionic Tactile E-Skin with Coupling Enhancement Effect to Recognize Object Assisted by Machine Learning. Adv. Funct. Mater., 2023, 2307503. 
7. Liu Shuzhi, Zhong Xiaolong, Li Yuxuan, Guo Bingjie, He Zhilong, Wu Zhixin, Liu Sixian, Guo Yanbo, Shi Xiaoling, Chen Weilin, Duan Hongxiao, Zeng Jianmin* and Liu Gang*. A Self-Oscillated Organic Synapse for In-Memory Two-Factor Authentication. Adv. Sci., 2024, 2401080.
8. Liu Shuzhi, He Zhilong, Zhang Bin, Zhong Xiaolong, Guo Bingjie, Chen Weilin, Duan Hongxiao, Tong Yi, He Haidong, Chen Yu* and Liu Gang*. Approaching the Zero-Power Operating Limit in a Self-Coordinated Organic Protonic Synapse. Adv. Sci., 2023, 2305075. 
9. Wang Zhilong, Liu Sixian, Tao Kehao, Chen An, Duan Hongxiao, Han Yanqiang, You Fengqi, Liu Gang* and Li Jinjin*. Intepretable Surrogate Learning for Electronic Material Generation. ACS Nano, 2024, 18,33587-33601.
10. Chen Weilin†, Chen An†, Zhang Ruan†, Zeng Jianmin*, Zhang Lihui, Gu Mengyue, Wang Chaofan, Huang Mingyuan, Guo Yanbo, Duan Hongxiao, Hu Chunguang, Shen Wanfu, Niu Baoxin, Watanabe Kenji, Taniguchi Takashi, Zhang Jinying, Li Jinjin*, Cai Xinghan* and Liu Gang*. Strong In-Plane Optoelectronic Anisotropy and Polarization Sensitivity in Low- Symmetry 2D Violet Phosphorus. Nano Lett., 2023, 23, 10821-10831.

【主持科研项目】
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可控型跨介质生机融合机器人,2022-11至2025-1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基于NAND闪存和忆阻器阵列的存算一体架构对比研究,2022-01至2023-12。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二维聚合物氧化还原忆阻器及其在柔性神经形态运算中的应用研究,2020-01至2023-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阻变存储器中的量子电导效应,2018-01至2020-12。
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多功能存储材料与器件,2017-07至2021-06。
6.浙江省杰出青年项目,阻变信息材料与器件,2017-01至2020-12。

【授权发明专利】
1.刘钢,陈祺来。一种通过可调谐光电探测器实现机器视觉功能的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2110272367.9。
2.刘钢,陈鑫辉。一种基于阻变器件的全加器函数实现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 202110280207.9。
3.高双,李润伟,刘钢。一种光激励的神经突触仿生忆阻器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811292353.8。
4.刘钢,刘书智。一种基于蒽单元的共轭有机框架材料COF-TA及其制备方法。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2110012977.5。
5.李润伟,檀洪伟,刘钢。一种光电处理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61003778.2。
6.刘钢、薛武红、叶晓羽、李润伟。一种电致电阻转变功能器件的处理方法及一种超大磁电阻器件。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711099295.2。
7.高双,李润伟,刘钢。基于阻变存储单元的逻辑运算器及利用其实现二元布尔逻辑运算的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610858694.1。
8.高双、李润伟、刘钢。一种高稳定的单极性阻变存储器。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710906459.1。
9.刘钢、薛武红、李润伟。一种量子电导特性可控的纳米点接触。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711064145.8。
10.刘钢、李润伟、张文斌、潘亮、冀正辉、张超超。一种有机高分子忆阻结构单元。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号ZL201410145604.5。

【学术会议报告】
1.刘钢,第二届“先进材料与智能传感器件”论坛,感算融合智能新器件与仿生计算技术,邀请报告,长沙,2024年8月23日。
2.刘钢,北京交叉科学大会,分子计算芯片与系统,邀请报告,北京,2024年8月17日。
3.刘钢,柔性电子技术与应用创新论坛会议,分子计算芯片与系统,邀请报告,深圳,2024年5月19日。
4.刘钢,第二届光学工程前沿交叉科学大会,感算融合智能新器件与仿生计算技术,邀请报告,深圳,2024年5月26日。
5.刘钢,分子神经形态器件,存储与存算一体技术研讨会,邀请报告,上海,2023年11月26日。
6.Liu Gang, An Attention-Enhanced Retentive Broad Learning System for Subject-Generic Emotion Recognition from EEG Signals, 2024 IEEE Intl. Conf. Acous. Speed Signal Proc. (ICASSP 2024), Invited Talk, Seoul, Korea, 2024.4.14-2024.4.19.
7.Liu Gang, Organic Flexible Memristor Synapse, Integration and Smart Applications, 2023 The 14th IEEE Electronic Device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Conference (IEEE EDTM 2023), Invited Talk, Seoul, Korea, 2023.3.6-2023.3.10.
8.刘钢,近数据端的感知计算技术与器件基础,电子科学与技术大会,邀请报告,成都,2021年9月24日-2020年9月26日。
9.刘钢,近数据端的感知计算技术与器件基础,第二十三届全国半导体物理会议,邀请报告,西安,2021年7月8日-2020年7月11日。
10.刘钢,近数据端的感知计算技术与器件基础,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科学家智能可穿戴技术创新论坛,国际会议,邀请报告,深圳,2020年12月11日-2020年12月14日。


奖励与荣誉
2021 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三等奖
2020 浙江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8 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8 中国电子学会自然科学二等奖
2017 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
201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7 浙江省151人才计划
2017 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
2017 宁波市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6 浙江省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15 宁波市青年科技奖
2014 宁波市自然科学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