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学院成功举办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
为促进国内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交流学习,帮助有志于从事战略性电子与光学材料、极端条件先进结构材料、海洋工程材料服役与防护、新能源材料技术等学科方向研究的优秀本科三年级同学了解我院的科研、教学和师资情况,考核选拔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大学生来我院深造,7月17至18日,我院举办了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活动以线上直播的方式在云端举行,学院领导班子、25位导师代表和80位营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前,学院召开党政联席会,专题研究制定《材料学院2021年夏令营工作方案》方案,成立材料学院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工作领导小组和4个工作小组,全力推动筹备工作有序开展,为活动的成功举办打下了坚实基础。
开营仪式上,李烨书记代表学院党委致辞。李书记指出,材料学院立足于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这片沃土,秉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于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力争为国家解决“卡脖子”难题贡献智慧和力量。事业兴旺,关键在人。李书记强调,材料学院求贤若渴,珍惜人才、爱护人才,将全力为青年学子们搭建“设备全、环境新、服务优、管理严”的新舞台,学院全体导师会将渊博的知识倾囊相授,为学子成长成才提供坚强保障。
李斌副院长(主持工作)向营员们介绍了中山大学“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的人才培养目标,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学院师资队伍、学科特色、科研平台和研究生培养等基本情况,展望了学院“十四五”规划目标,强调了学院“科技强国,材料报国”的矢志情怀,让营员们对学院整体实力和发展潜力有更清晰的了解,激励营员为国奋进。

简短而隆重的开营仪式结束后,学院各团队的代表教授轮番上阵,为营员们带来了八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江大志教授开展了以先进复合材料技术为主题报告,他阐述了复合材料的相关重要概念,并重点介绍了学院聚合物基和陶瓷基复合材料技术两个科研团队的科研方向。吕树申教授结合他多年的研究经历,带来有关热控材料与技术研究的思考,并分享他关于工科研究、团队融合方面的心得。曹发和教授围绕腐蚀的基础事实和客观规律,阐述腐蚀发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明确腐蚀内在本质及其可能的防护策略。罗莊竹教授从自然界“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现象出发,深入浅出地分析了“荷叶自清洁效应”的作用机制;详细介绍了“人造荷叶”自清洁涂层材料的可控构筑原理及国际前沿研究进展。卢侠教授从原子尺度介绍材料的结构、物性以及与之相关的表征设备与方法,实现原子操纵,调控材料的性能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原子尺度晶体结构表征。司锐教授以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学为例,阐述同步辐射实验技术的先进性。帅晶青年研究员的报告围绕热电材料及器件相关技术研究工作,介绍了一类对环境友好、储量丰富、并极具发展潜力的热电材料。高平奇教授介绍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重点阐述了碳中和技术路线分析,以及太阳电池在清洁电力方面的发展潜力。

营员们认真听取了教授们的报告,纷纷表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不仅对材料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有了更多的思考,同时也提升了营员的专业高度,激发了营员们更好地学习本领、为“强国梦”、“强军梦”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18日上午8:30开始,全体营员分六组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核,最终评选出50位优秀营员。至此,历时两天的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料学院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圆满落幕。
附:营员参营心得摘选
赵展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今天的每个讲座,我都十分喜欢,不论是碳纳米管交联石墨烯的神奇三维结构,还是荷叶仿生结构的广泛应用,亦或是热电材料的神奇功能,我都十分感兴趣。比如荷叶仿生材料,用在轮船船底可以帮助清洗海洋生物,用在路标上可以防止冰雪粘附,用在高压输电线上可以防止结冰导致的电线塔垮塌。仿生材料的神奇之处还有很多,美味的鲍鱼也是结构材料的重要“老师”。这可能就是“师法自然”的科学美丽吧。
蔡耀南,武汉理工大学
在此前的课堂学习中,我学到的更多是关注“怎么做”,学习一些防腐措施,而曹老师从“为什么”给了我看待腐蚀问题的新角度。我印象很深的是他说到“材料被人类制造从自然界中来,而腐蚀是材料回归自然界的过程”,这句话更加科学的解释是“腐蚀过程的ΔG<0,所以是一个热力学自发的过程”,而“我们不可以逆转腐蚀的趋势,但可以控制腐蚀速度”这句话非常简洁明了地从本质上指出腐蚀工作的任务。
苏巧,兰州大学
高平奇教授的报告题目是《碳中和与太阳电池技术》,从国家战略、社会发展及自身研究方向等角度展开了讲述,极大地引起了我的科研兴趣,同时也让我感到“任重而道远”。试想一下,如果当今社会的化石能源有朝一日能全部被清洁能源代替,那么许多的环境、社会、资源问题都将迎刃而解。能源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实业,能源替代势在必行。我辈当怀揣实业强国的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李静烽,西南大学
本次夏令营我了解了威廉希尔WilliamHill官方网站料学院所涉及的不同研究领域,有关于热控材料的研究,有关于仿生材料的研究,有关于材料腐蚀与防护的研究,也有关于热电材料与器件的研究,我还学习到了以前未曾了解过的同步辐射光源和碳排放中和与交易等相关知识。不论是哪一场学术报告,尽管所涉及的领域不同,但是我能感受到每个老师对待工作的认真与责任感,每个研究方向的团队都是真切的立足于地区、行业、社会和国家的发展,致力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解决困扰我们发展的问题。
温书平,中山大学
学术讲座之意义并非在于对某个复杂学术问题有着完全充分的讨论以至于得到某种结果,而是将这一复杂学术问题拆散开来,变成诸多个小问题,而诸多个小问题中又包含着诸多个小的知识点,以此学生们便恍然大悟,更有精神动力去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而今日诸教授带给我们的讲座,无一不体现了这一意义,教授们旁征博引,娓娓道来,让我觉得每一位教授的课题组都是那么的有创造力。而这心得体会之二则是事物之理与人之品性的联系。礼记曰:格物致知。对科研的探索不正是这样吗?我们理化兼修的同时,更不要忘了立德树人。在每位教授的讲座结尾都提及到科研之根本在于人,而这内蕴的思想,这正是中大校训所体现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同样也是我对中山大学的最高向往。